服务热线
028-61892338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务要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同时,完善节能节水、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等环保产业支持政策也被纳入今年的工作重点。而“生态”、“可持续”的产业发展趋势同样体现在白酒行业当中。
近年来,生态环保也成为了白酒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器。无论是酒企还是产区,都愈发寻求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成为全国各地白酒产业发展诉求。
由“生态”确立起的底层秩序
在两会召开前的一个月,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召开《贵州省赤水河流域酱香白酒生产环境保护条例》立法启动会。会议强调,赤水河流域酱香白酒生产环境保护立法是对酱香酒生产环境实施最严格保护的具体行动,要将《条例》打造为“酱酒生产环境的保护法、酱酒产业发展的促进法、酱酒产业准入与退出的责任法”,为赤水河流域酱香白酒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法律基础。
坐落于赤水河畔的核心酱酒产区——仁怀,无疑是赤水河生态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
去年7月,遵义市召开白酒行业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暨推动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会,会上提出,为规范白酒企业发展,坚持规范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将积极推动“低小散弱”酒企的整合关停、兼并重组、改造升级,以及转型发展工作,对仁怀白酒进行一场“瘦身工作”。
随后,仁怀产区开启酒企“四改造一建设”工程,即冷却水系统改造、窖池改造、接酒池改造、厂区管网改造,以及废水应急池建设。至11月中旬,仁累计启动“四改”工作酒企580余家,申请验收331家,验收通过283家,其中规上企业42家,实现仁怀白酒产业的兼并重组、整合关停、改造升级和转型发展,坚决守住生态底线,构建良好生态环境。
环保,最有利于产区利益,也最能够凸显企业和产区的硬实力。仁怀作为近年来发展最迅速的白酒产区,最核心的地带也仅在7.5平方公里的茅台镇上,在企业与产区的发展之间,在产业与脆弱的生态环境之间,找出一个平衡方案。
由生态保护而起的产业整合,揭示了当下白酒企业能否长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衡量因素——是否有资金能力进行环保方面的转型升级。以当前的环境治理力度来看,这也将在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未来的长期发展当中起到关键性作用。被“生态”底线所划掉的白酒企业无疑将失去竞争资格。
与此同时,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与整合,也再次向行业强调出一个既有事实:稀缺资源向产区内头部企业的进一步聚拢。而环境资源作为产区资源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未来也将有更多企业将其纳入长期的战略规划当中。
可以肯定的是,环保必将成为白酒产区未来发展核心之一。对于企业而言,能否并举品牌发展与环境保护,将成为重要考验。
环保高压下的生态“绿线”
高度依赖生产环境的酱酒产业,在发展过程当中必不可少地要与环境进行协调,与资源进行匹配。从贵州白酒产业发展来看,赤水河流域的环境承载力决定了优质酱酒产能面临天花板效应。
贵州白酒头部企业茅台更是早早便在生态领域内布局,绿色发展一直处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当中。
2013年,茅台出资5.5亿元成立贵州茅台酒厂(集团)循环经济产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在播州区和平经济开发区打造茅台生态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承担茅台酒生产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和利用,按照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目标,建设以“酒、气、肥、饲料”为主的生态循环经济产业链。
如今,茅台生态循环产业示范园区已建成1.5万吨酱香白酒、12万吨有机肥、2万吨发酵饲料、1000万方生物天然气四大主线生产项目,实现了茅台酒糟、窖泥、曲草等酿酒废弃物的全部资源化利用和内外部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全面贯通。
近日丁雄军在茅台循环产投公司调研时也强调,要打造行业酿酒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一流企业。而在丁雄军履职茅台之初,便提出“五线”发展战略,提出全面推进“煤改气”,支持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绿色交通”等系列举措……
现在看来,头部企业的在生态环保上深远布局,其承载的意义或许也不止于“企业的社会责任”,布局生态所带来的企业发展正反馈正逐渐彰显。
今年初,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提及深化国企国资改革,支持指导贵州推动国有企业聚焦主责主业进行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调整盘活存量资产,优化增量资本配置;稳妥推进白酒企业营销体制改革。而在推进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板块,该意见则提到要发挥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原产地和主产区优势,建设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
显而易见的是,在这种政策引导下的资源整合,不仅优化了白酒产业发展结构,也将进一步利好茅台这样的头部企业。在当前生态发展旗帜的号召下,以茅台为首的白酒头部企业在迎来发展新机遇的同时,引领产区的良性发展,为行业树起生态环保标杆,在整个产区、产业的成长当中发挥重要作用。